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種常見的污水處理設備,它通常被用于一些需要小型化、分散式處理的場所,如農村地區、偏遠地區的居民區、度假村、工礦企業等。以下是關于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使用方面的一些信息:
1. 工作原理: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主要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方法對污水進行處理,最終使得水質符合排放標準。常見的處理工藝包括厭氧消化、好氧處理、膜分離、過濾、除臭等過程。
2. 設備特點:
- 小型化: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通常采用模塊化設計,設備體積小、結構簡單,適合于有限的場地條件。
- 分散式處理: 可將污水處理設備分布在不同地點,降低了管道輸送成本和能源消耗。
- 自動化程度高: 設備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可以實現遠程監控、自動運行和故障報警等功能,減少了運營人員的工作負擔。
- 低維護成本: 設備結構簡單,運行穩定,維護成本相對較低。
3. 使用場景:
- 農村地區: 用于農村村莊、農田排水、畜禽養殖場等地的生活污水處理。
- 偏遠地區: 適用于偏遠地區的居民區、野外工程、礦區等場所的污水處理。
- 臨時性工程: 在一些臨時性工程中,如建筑工地、野外活動基地等,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也可以被臨時安裝和使用。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生活廢水回用流程與構筑物介紹:
-格柵。攔截水中較大雜物及懸浮物,保證后續設備的正常運轉。
-調節池。為保持設備持續、均勻不變和高效的運行,必須將不均勻的排水經過儲存調節為均質水。為了避免污物在調節池內聚積沉淀,在池內設置預曝氣。
-毛發聚集器。作為過濾前預處理技術,去除水中的毛發、纖維狀物質、大塊顆粒狀雜物等,以保持系統的正常運轉。
-一體化設備(應用接觸氧化法)。該設備將生物氧氣、曝氣、沉淀和儲存綜合于一體,布局緊湊,占地少,施工便利。
-接觸氧化池。由池體、填料、布水裝置和曝氣系統(在污水處理工藝中,向污水中強迫增氧的設備)等組成。它是使附著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吸附、氧化污水中的有機物。
-沉淀池根據絮凝沉淀原理,池內設斜管(板),投加絮凝劑后的水進入沉淀池生成絮狀物,產生沉淀,水自池上部溢出,沉淀物聚積在池底,按期排除。此類分離辦法效率高、占地少。
-石英砂過濾器(采取石英砂作為填料的一種過濾裝置)。截留水中粗大懸浮物,進一步降低水的濁度,提高出水水質。
-活性炭吸附罐。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臭、去色、脫氯、去除無機物、重金屬、分解清洗劑、病毒、有毒物質和放射性物質等。
-加藥裝置
a.采取計量泵(也稱定量泵或比例泵)定量投加,投加量可調,運轉平穩準確,計量準確、操縱方便。
b.投加絮凝劑。使水中的膠體物質脫穩并與其他懸浮物構成絮凝體,更有利于沉淀處理后的過濾工藝,使出水水質更好。
c.投加消毒劑,是主要一步,廢水的消毒不只需要殺滅細菌和病毒,尤其要提高廢水。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生活廢水回用池。經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后的廢水存于池中,調節水量均衡,同時投人消毒劑,保在生產和利用全部過程中的安全性持一定的接觸時間,以利用消毒劑有效地殺死水中的細菌,同時廢水回用池作為廢水回用泵。
5. 注意事項:
- 在選擇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處理規模、水質要求、設備類型等參數。
- 安裝前需要充分考慮地下水位、土壤類型、周圍環境等因素,確保設備安裝穩固可靠。
- 運行中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和清洗,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處理效果。
綜上所述,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在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等場所的污水處理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它可以有效地解決分散式污水處理的需求,并為當地水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